遂昌菊米
遂昌菊米,特别是原产于遂昌县石练镇“光菊”类中的“白菊”和“黄菊”,叶薄茎紫,茎叶花蕾均无绒毛,抗病性强,菊米经加工后,色泽黄中带绿,烫色明亮,清香爽口,产量高。[1]
药用成分
据《增广本草纲目》记载:菊米,处州(浙江丽水市古称)出一种山中野菊,甚香且轻圆黄亮,云:败毒、散疔、祛风、清火明目为第一,产遂昌石练山。它含有菊米内脂、蛋白质、黄酮甙、挥发油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及抗病要素,具有清热解毒、平肝降压、益肾养肾、降脂等作用,长期饮用既能养身保健,又能祛病延年,可抗衰老,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饮品。[2]
生产情况
遂昌县被命名为“中国菊米之乡”。1996年开始对遂昌著菊米的栽
图1 遂昌石练镇菊米生产基地
[3]培技术进行研究,并推广应用。至2002年,种植面积1.3万亩,其中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500亩,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000亩,总产253.5吨,实现产值2028万元,产品远销省内外,出口香港、比利时、日本等地。遂昌菊米曾被评为1998年浙江省优质农产品,先后获得过2000年浙江省优质菊米成就奖金质奖杯,2001年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,中、日、韩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特别奖等奖项,并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颁证。 [1]
相关传说
对于光菊,民间还有个古老的传说。相传蔡相大帝二十四兄弟在世时,为谋求生路在九龙山伐木,吃的是稀粥,喝的是山泉,个个感到头昏乏力,难以支撑。一天晚上,老大在朦胧之中,忽见一个白发长须老人告诉他,石练练溪两岸的菊米让兄弟们吃了可壮劲。老大即在翌日告别众兄弟,跋山涉水到练溪取菊米。众兄弟喝下菊米茶后,顿觉心旷神怡,浑身增添了千百斤力气。后来蔡相大帝遇难成了神,老大封在石练,每年的“七月会”上,人们都抬着蔡相大帝巡游。当地人说,练溪的菊米有清香并有奇效,是因为蔡相大帝吃过和巡查的缘故。[4]
栽培技术
1、育苗技术
(1) 良种筛选
野生菊米的品种资源较为丰富,但没有通过审定。经试种,以原产于遂昌县石练镇“光菊”类中的“白菊”和“黄菊”表现较好,叶薄茎紫,茎叶花蕾均无绒毛,抗病性强,菊米经加工后,色泽黄中带绿,烫色明亮,清香爽口,产量高,较适宜在全县推广。
(2) 扦插育苗
野菊米的繁殖以短穗扦插为主,根据不同时期,可分为冬插和春插。扦插前,选择土壤通透性好,土壤肥沃的地块为苗床,苗床宽约为1.5米,并在0—15厘米土层中均匀撒施有机肥每亩1500千克,每亩用10%草甘磷500一1000毫升兑水l00千克均匀喷施床面。扦插时,要先开好沟,沟深为7厘米左右,沟距15—18厘米,将插穗排入沟中,株距5一l0厘米,然后覆土压紧。亩插穗春插为8—10万株,冬插为5--6万株。冬插一般在每年12月份进行,为保护地育苗;春插一般在4月份进行。选择生长健壮,无病虫害的枝条为插穗,插穗长10—15厘米。扦插后及时浇施稀入粪尿每亩10担,并做好苗床的保湿工作,每隔2—3周浇一次水,10—15天即可生根。苗床施肥要薄肥勤施。移栽时苗床要先浇透水,防止伤根。
2、大田栽培技术
(1) 整地松土
新开园地要深翻土壤,除去杂草的根茎。大田做好畦,开好排水沟,一般畦宽为1.5—2.0米。山坡地做好水平带,开好避水沟,水平带宽在1.5米以上。
(2) 适时移栽
4月中旬至5月初,选择高25厘米左右,生长健壮的苗,在温暖天气及时移栽。另外也可采用宿根分栽,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,将上年的老茬挖出,并视老茬大小分成3—5株移栽到新园中。
(3) 合理密植
经试验证明,亩栽2000株,亩施复合肥50千克,其它管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,土壤质地轻的园地,增产性较好;为获得高产,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、土壤肥沃、质地较轻的地块,可适当稀植,株距一般在25—30厘米,行距为60—70厘米,亩栽2500—3000株;易旱、贫脊的山地要适当密植,株距一般为20—25厘米,行距为40—50厘米,亩栽3500—4000株。
(4)及时除草
草害防除重点在移栽期,移栽前1—2天用10%草甘磷500一1000毫升兑水100千克均匀喷施。移栽后一个月需人工除草一次,并培土5—7厘米。以后,根据杂草危害程度,及时除草。
(5) 肥水管理
施肥以“施足基肥,早施活棵肥,勤施分枝肥,多施打顶肥,巧施花蕾肥”为原则,菊米以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,增施有机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。经试验,亩施有机肥1500千克,可增产9%,增产性好于亩施复合肥50千克的处理。具体为,移栽前亩施有机肥1000千克;栽后每亩及时浇施稀人粪尿10担;以后每隔10—15天施一次分枝肥,每次亩用复合肥5千克;打顶时,结合除草施复合肥15千克;9月中旬现蕾期亩施复合肥10千克,并看苗情用0.2%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,可提高结蕾。菊米喜湿又怕涝,梅雨季节必须及时排除积水,防止菊苗受涝引起烂根死苗。进入秋季,常遇干旱无雨,此时菊米现蕾需要大量水份,要及时做好灌水保苗保蕾工作,促使菊米高产、稳产。
(6) 多次打顶
培育茎粗枝多的矮壮苗,是菊米获得高产的基础。在菊苗分枝高30厘米时及时打顶,促进分枝,控制苗高。第一次打顶约在移栽后20天左右,以后每隔10天打顶一次,Zui后一次打顶在8月中旬前进行。当分枝顶芽长到离地面50厘米左右时,采用200ppm多效唑喷治,能有效控制徒长,提高结蕾率。
(7)病虫害防止
菊米的主要害虫有菊米尺蠖、卷叶蛾、黑毒蛾、蚜虫等。菊米尺蠖、卷叶蛾、黑毒蛾可在低龄幼虫始发期用80%敌敌畏1500倍液或2.5%天王星1500倍液进行防治,蚜虫可亩用10%吡虫啉10—20g或25%扑虱灵30—40克加水40千克进行防治。菊苗以煤病为害较重在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或70%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2—3次,为避免病菌传播,将枯萎的病株及时拔除,集中烧毁。
(8)分批勤采
菊米的品质好差除了品种因素之外,适时采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。菊米花蕾采摘适期的标准是含苞未放,成品千粒重为10—15克;千粒重20克以上即为采摘过迟,颗粒过大,花蕾易开;千粒重5克以下,花蕾尚未成熟,菊米内脂、黄酮甙、挥发油、氨基酸等营养成份含量低,品质差。第一批采摘约在10月初,以后每隔3—5天采摘一次,采摘期可长达30—40天。为提高菊米品质和产量,采摘时要选择晴天,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进行,从上至下成熟一批采摘一批,采大留小,实行优劣分级,并随采随运,将菊米及时置于室内,薄摊于竹匾或席上4—5小时,菊米表面水份自然晾干后,再进行加工。
(9) 冬季管理
菊米采摘结束后,除留取健壮茎枝用作冬季育苗插穗外,其余茎枝齐地割除,并清理出园焚毁。对菊园进行中耕,深度为10—15厘米,结合中耕亩施有机肥1000千克,培土5—8厘米。
联系方式
- 地址:丽水 浙江省遂昌县妙高街道龙谷路1弄40号
- 邮编:323300
- 电话:(0578)
- 联系人:雷黎华
- 传真:86 0578 8178155
- Email:lvgurenjia@163.com